• <pre id="hsstt"></pre>
    <acronym id="hsstt"><label id="hsstt"></label></acronym>

  • <track id="hsstt"><strike id="hsstt"><tt id="hsstt"></tt></strike></track>
  • 走上生态农业致富路——新疆博乐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时间1:2022-08-11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依托良好的生态基础和草原畜牧主产区优势,博乐市2019年开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规划面积5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农户6.03万人,聚焦肉牛和玉米两大主导产业,创新应用生态种养循环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致富路。

      建设生态种养基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产业园玉米种植面积逾30万亩,肉牛存栏超过10万头。产业园采取新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肉牛养殖园区。一方面,玉米种植采用“种地不耕地”模式。产业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博乐站,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机具改进推广工作。6万亩玉米免耕示范田播种前不需要犁地,播种时不使用地膜,种植的玉米产量和品质较传统覆膜耕种更好,收获后玉米秸秆直接留茬,为肉牛提供生态自然的冬季牧场,促进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发展。持续推进粮改饲,认证20万亩绿色玉米原料生产基地,提高青贮饲料产量,每年生产绿色全株青贮饲料80万吨,为肉牛养殖提供充足优质饲料。另一方面,肉牛养殖推行“养殖不建舍”模式。安全营养的饲草料是饲养高品质肉牛的基础。产业园依托天然草场,新建草场围栏,在夏季实行分区轮牧,分批恢复草场植被,调节牧草供求平衡,提高草原载畜能力。即使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天气,大部分肉牛都处于露天散养状态,仅少部分生产母牛在犊牛产房过冬。露天养殖场不需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牛舍牛圈,仅需建设挡风墙、遮阳棚、恒温饮水槽等设施,最大限度还原肉牛自然生长环境。

      应用生态种养技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应用一批生态种养技术,不仅提高了饲草利用率,还提升了肉牛品质。一是打造“中央厨房”肉牛饲料配餐模式。建设肉牛专属“中央厨房”,即将麦麸、糖蜜、DDGS(玉米酒糟)、玉米压片、青贮饲料、小麦秸秆等饲料集中采购存储,并根据犊牛、母牛、架子牛、育肥牛等不同牛群科学配比,依托TMR饲喂系统,配送到不同肉牛养殖圈舍,使肉牛吃的每一口饲料都符合生产需要,达到营养均衡。二是采用吃喝分离式运动养殖。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肉牛养殖园区,推行“露天养殖+吃喝分离运动养殖”模式,设置草料槽到饮水池间距500至800米,倒逼肉牛“运动”后才能吃到草料、喝到“雪山矿泉水”。

      做好生态产品加工,实现全产业链增值。产业园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在饲料、肉牛加工等方面引入生态加工理念,实现全产业链生态增值。一是推出全混合日粮饲料加工技术。新建玉米压片、大麦压片、加蜜饲料等饲料生产线,依托TMR饲喂系统,实现肉牛全混合日粮自动精准饲喂。每年加工糖渣、麦麸、油渣、棉籽壳、DDGS(玉米酒糟)等各类农副产品40万吨左右,实现种植业与肉牛养殖业生态养殖循环发展。二是引入动物福利屠宰加工技术。宰杀前饲喂糖水,改进屠宰通道,建设负压屠宰室、屠宰翻板箱等设施,让肉牛闻不到血腥味,减轻屠宰前的紧张感,大幅降低因应激反应而分泌的有害物质,确保肉质更佳。三是推行牛肉低温无菌加工技术。天莱香牛企业引入比利时肉牛加工生产线,在无菌环境下实行肉牛屠宰、排酸、分割、包装全程低温冷链,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生产出的200余个肉牛精细分割产品均达到欧盟标准。因牛肉品质优异,天莱香牛不仅是2019年第七届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牛肉独家供应商,而且是国内高端牛肉生产领军企业。

      完善生态政策体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园从优质品种改良、生态效益分红、生态品牌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肉牛种质资源补贴机制。依托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通过支持养殖企业向农牧户发放种公牛、引进优质能繁母牛和免费发放冻精等措施,加快优质肉牛品种改良进度。实施高品质肉牛养殖贷款贴息和肉牛引进补贴,州市财政对园内农户购买的优质品种能繁母牛,按照每头牛1万元贷款标准,给予贷款贴息。二是建立生态效益二次分红机制。肉牛养殖龙头企业统一改良牧民母牛品种,以高于市场价回收牧民养殖的6月龄犊牛,经育肥养殖、加工销售后获得溢价利润,年终再通过二次分红返还给农牧民。目前龙头企业累计回购犊牛1.5万头,惠及农民7640户次,增收0.3亿元,让牧民切实体会生态农业增收的效果。三是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投入40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草原生态奖补、天然草场改良、粮改饲、游牧民定居、甜菜废丝加工利用等项目,引导农区青贮饲料稳定生产、牧区草原禁牧休牧、牧民定居,促进牧民从传统的全年草原牧场养殖模式,向季节性轮牧和“吃喝分离式”运动养殖方式转变。

    相关附件:
    老女人操逼网站

  • <pre id="hsstt"></pre>
    <acronym id="hsstt"><label id="hsstt"></label></acronym>

  • <track id="hsstt"><strike id="hsstt"><tt id="hsstt"></tt></strike></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