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hsstt"></pre>
    <acronym id="hsstt"><label id="hsstt"></label></acronym>

  • <track id="hsstt"><strike id="hsstt"><tt id="hsstt"></tt></strike></track>
  •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北京市顺义区石家营村: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 推进移风易俗
    时间1:2021-12-06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石家营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西北部,村域面积1580亩、其中耕地600亩,全村183户555人。目前共有企业25家,近年来村级税收突破18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000元,实现了100%优质就业。石家营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又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一、与时俱进,坚持党建引领强村基

       

      村文化活动广场

          石家营村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党员带头遏制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移风易俗。

          一是培养党员树立三种意识。基层党员干部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和保障。石家营村着力不断提升全村党员的党员意识、本事意识和干事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化惠民、邻里互助等十支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建成立。在疫情发生之初,迅速组建疫情防控服务队,由党员任组长、党员和志愿者任组员,建立了每日四个时段轮岗值班制度,为村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确保全体村民零感染

          二是培养村民树立爱护环境意识。党员带头做到砖、瓦、砂、石、木堆放整齐,从主干道逐步延伸至环路、大小胡同,利用五年时间打造出洁净优美的村容村貌。移风易俗,还体现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党员干部带头履行三不烧,即不烧柴、不烧煤、不烧垃圾。围绕为首都PM2.5值下降做贡献、实现保护村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标,将禁放烟花炮竹纳入《村规民约》,持续七年实现烟花炮竹零燃放

          三是培养农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农民是移风易俗的践行者,是乡村的主人。石家营村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实现《村规民约》的动态调整、动态管理,真正使《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内在追求和外在自觉。

          二、创新机制,坚持文化铸村魂

      

    婆媳澡堂

           家庭关系和睦是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的支点,是推动移风易俗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石家营村处处体现着文化,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着家风、家训和家庭故事,生动地反映出每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底蕴。创作村歌《和谐石家营》你献智慧、我出力量,你培养孩子、我孝敬老人,通过歌声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敬老爱家。

          一是以婆媳澡堂”“扬孝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石家营村借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政策,建立了200平方米的阳光浴室,澡堂面向全村免费开放,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陪着老人一起来。儿媳妇陪着婆婆、儿子陪着父亲、孙女陪着奶奶、孙子陪着爷爷,家里没有老人的,可以陪着邻居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一起来。一个巧思,不仅让村里的婆媳关系变得亲如母女,最重要的是带动了全村的和谐,孝亲敬老的风尚更加浓厚。

          二是以老年人精神文明奖和操心费”“修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了让村里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村里每年都给老年人发放营养补助。后来,为调动老年人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德高望重的优势,村里将从前老年人理所应得营养补助变为必须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的精神文明奖。在遵守村规的情况下,每位老年人每月可以得到150-300元不等的奖励,反之则取消奖励。通过以奖代补,根深蒂固的不文明习惯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起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作用。针对年轻人和租户的不文明习惯,村里进一步设立操心费,每位老年人每月发放100元的操心费,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监督、管教作用,有效遏制了家庭内部的不文明现象。

          三是以村歌”“聚心2009年,石家营村自创村歌《和谐石家营》,两次唱进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北京市首届村歌大赛等活动。村合唱队参加2018年江山市村歌十年·江山盛典晚会,荣获最美旋律”“传播好声音先锋人物两项殊荣。村老年模特队登上了2019年全国乡村春晚的舞台。以村歌带文化建设,每逢重大节日,村里都会举办文艺演出,寓教于乐,展现村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石家营村村歌参赛表演 

    三、立足长远,坚持个人全面发展塑村形

      

    四服务

           村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乡风文明的程度和移风易俗的建设,是村庄外在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彰显着一个村的精气神。要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村民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三篇文化提振村庄精气神石家营村2013年提出精神篇时代凝聚村庄血脉,楷模唤起道德气概,善行引领乡风文明,拼搏需要自律自爱;2014年提出孝和篇孝是孝敬的孝,和是和气的和,孝和是美,孝和是德,孝和遍布石家营;2015年提出修养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忠心孝顺、重情重义,恩怨是非、一笑而过

          二是四个学习理念着力打造学习型村庄鼓励村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全民学习才是硬道理。少年学国学,培养传统美德,弘扬爱老尊老的光荣传统;青年学科学,提高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和自家小家增砖添瓦;老年学哲学,让老年人修身养性、开阔心胸、享受党的好政策,健康长寿;干部学政策,提升正确把握政策精神的能力,提升带领村民致富的工作本领。

          三是请学入村,激励村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积极联系农广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邀请老师送学入村,免费为村民开办了技能培训班、中专班和田间学校等,先后培训村民500余人次,中青年村民全部获得中专以上学历,有效提高了村民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村里还制定了就业奖励政策,积极帮助村民联系就业、鼓励创业,实现100%优质就业,荣获北京市充分就业示范村称号。

      

    农民信息技术中专班开班典

    相关附件:
    老女人操逼网站

  • <pre id="hsstt"></pre>
    <acronym id="hsstt"><label id="hsstt"></label></acronym>

  • <track id="hsstt"><strike id="hsstt"><tt id="hsstt"></tt></strike></track>